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35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23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28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中边界层东风活动及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分析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及FY-2E气象卫星及雷达探测资料,针对2013年6月4日发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中边界层东风活动及作用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性暴雨过程伴随有源自东北平原的边界层东风活动,东风活动具有尺度小、降温明显和湿度大等特点。暴雨过程是边界层东风和中低空暖式切变线、偏南风急流和500 hPa短波槽共同作用的结果;东风湿冷空气的锋面抬升和地形抬升作用共同加强了中低层暖湿气流的辐合上升运动,同时东风冷垫和地形抬升作用触发了雷暴的再次发生,相应雷暴具有高架对流特点。东风气流起到了边界层水汽输送作用,中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层结条件。  相似文献   
12.
2015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康辉  方翀 《气象》2015,41(7):915-920
2015年4月环流特征如下:极涡为偶极型环流,极涡主体位于格陵兰西侧与加拿大之间,另一中心位于亚洲的东北部;两个极涡中心较常年平均偏低4~8 dagpm,乌拉尔山高压脊偏高8~12 dagpm;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西脊点偏西,南支槽位置与强度接近常年平均;4月全国平均气温11.6℃,较常年同期(11℃)偏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43 mm,接近常年同期(44.7 mm),我国中东部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多,江南、华南降水偏少。4月全国强对流天气过程频发,1—4、19—20和28—29日出现了范围较大的强对流天气。北方地区出现2次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3.
偏东气流诱发川西高原东侧两次对流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明  赵玉春  高琦  王晓芳 《气象》2015,41(12):1477-1487
利用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CFSR 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0.01°×0.01°全球地形资料等,对2013年夏季发生在川西高原东侧两次对流暴雨天气过程中偏东气流的作用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两次过程中中低层偏东气流的活动特征、风场的垂直结构和温湿特征及其在对流暴雨中的作用等。结果表明:(1)7月3日过程高原东侧偏东风活动在850 hPa以下,持续时间约20 h,风速平均为2 m·s-1;8月6日过程偏东风活动在700 hPa以下,持续时间也能达到20 h,风速约为4 m·s-1;两次过程均是在天气尺度的西风槽东移与地形的共同作用下,诱生了高原东侧对流层中低层偏东气流,偏东气流形成时间比对流降水发生时间早约12 h。(2)两次过程偏东气流具有高相当位温属性,在其上方存在干冷空气活动,形成了有利的对流不稳定层结。相比较而言,后一次过程偏东气流出现的高度和风速明显增强后,与偏西风形成了更大的低层垂直风切变,暖湿能量局地集中特征更为显著,对于水汽和能量持续输送能力更强,因而引发的对流降水强度明显更大。(3)前一次过程盆地内起伏波动的偏东风与辐合中心及气旋性涡度中心配置关系较差,只是当偏东风受强迫抬升后,在地形附近激发出对流,并使降水主要位于地形附近;后一次过程盆地内平直的偏东风与辐合中心及涡度中心配置关系较好,尺度相当,因此激发出的对流强度和范围有明显增大,强降水沿地形向盆地西部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7·31”局地强对流快速更新同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峰  王平  张蕾  许晓林  李佳 《高原气象》2015,34(1):124-136
利用雷达、自动气象站、飞机观测(AMDAR)和探空等多种观测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和资料同化系统ADAS,对2011年7月31日上海局地强对流过程进行了快速更新同化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数值试验模拟降水的发生时间、落区和随时间演变与实况基本一致,较好再现了海陆热力差异导致上海南北两支海陆风爆发、形成低层辐合线,在热岛效应的叠加下进一步增强,继而引发局地强对流的过程。快速更新同化技术可有效延长此次过程的预警时效,这为城市强对流业务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1日午后至夜间,华北出现一次区域性暴雨和局地大暴雨过程。局地极端降水出现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四芝兰镇,过程雨量409 mm,其中当日17—19时连续2 h雨量超过100 mm。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石家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探讨了宁晋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形成原因。主要结论是:(1)低槽、冷锋、副热带高压及其外围低涡切变线为其主要影响系统,海南附近台风远距离影响加强了水汽自南向北的输送,半定常的地面辐合切变线对新生对流的触发和已有对流的维持及加强起到重要作用;(2)宁晋最强降水期间,其上空具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高度组织化的对流系统发展;(3)对流系统的后向传播使回波主体移动缓慢、持续时间长,而回波强度大和雨强很强,则导致四芝兰镇极端强降水,此外,具有弱中气旋的超级单体相对较长时间的影响使其对四芝兰镇强降水具有重要贡献;(4)产生极端降水的对流系统属于高质心发展强烈的大陆强对流型,而非更易导致强降水的低质心系统。同时,针对众多学者研究北京"7.21"特大暴雨得到的一些结论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Small-scale heterogeneity in the deep mantl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upper-mantle transi-tion zone(TZ),in the depth range 410-660 km and also at the bottom 250 km D region.This encour-ages a mor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potential for seismic reflectivity imaging by modelling hetero-geneous structures in mantle convection models including phase transitions of the TZ and D regions.We applied finite elements with variable spacing near the boundary layers in 2-D cylindrical geometry that allow for sufficie...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ore-forming fluid migration driven by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thermally-induced buoyancy force in the Chanziping ore district in South China. A series of numerical scenarios are consider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meteoric water precipitation, the dip angle of the faults, unconformity surface, and thermal input on the ore genesis. Our computations reveal that the downward basinal fluid flow driven by extensional stress mixes with the upward basal fluid driven by the thermal input from depth at the junction of two faults at a temperature of about 200 C, triggering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Chanziping uranium deposit.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5年1月~2009年7月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ST)和代表局地对流的对外长波辐射(OLR)资料,讨论中国南海海表面温度与局地对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气候平均意义下,南海对流增强所需的SST阈值为27℃,即当SST低于27℃时,南海OLR值高于240 W/m2,并且随SST的升高变化不大;SST超过27℃后,随着SST的升高,OLR迅速减小,对流强度不断增强。与一般热带海洋不同之处在于SST超过29.5℃后对流仍加强。冬季风阶段(10月~次年4月)SST值较低,对流受到抑制,即使在3、4月SST高于27℃时对流强度仍较弱;5月为南海夏季风爆发月,SST较4月仅升高1℃,但对流强度显著增强;夏季风阶段(6~9月)南海的高温暖水使对流在平均意义上维持高值,但对流的变化与局地SST变化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发生于2008年07月04日北京的一次强对流天气有更多的认识,利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强对流天气各主要宏观发展阶段的特征,以及云中水成物粒子转化的微观特征;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风场特征,对流系统中存在有利的环境条件,风暴是由气流的辐合上升引起的。在发展初期,对流云低层为辐合上升气流,在对流云发展的成熟阶段,近地面层以辐散气流为主,中上层以辐合气流为主,且辐合达到最大,之后随着云体的消散,低层辐散下沉气流加强。气流在顶端转变方向,形成辐散出流。  相似文献   
20.
南京汤山温泉区地热水成因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山温泉是中国四大著名温泉疗养胜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基于硅-焓图解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热储温度为90℃,岩溶热水与岩溶冷水、孔隙潜水和地表水之间在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地热井深度越大,冷水混入相对较少,地热水温度相对较高。经分析,该地热系统成因上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其补给区主要来自汤山山体(宁镇山区)及句容盆地东侧茅山山脉,循环深度为2.6~2.9 km,地热水通过汤山-东昌街断裂在浅部与区内NW向断裂、NE向断裂交汇形成温泉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